发布时间:2024-12-30 17:56:17 来源: sp20241230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陈建徽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海南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构建了中国湖泊营养水平历史数据集,时间跨度为1850年至今,由此揭示了我国湖泊营养演变历史,预测了各湖区水质环境状况。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陈建徽介绍,湖泊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储蓄。我国湖泊水体营养状况的系统监测大多始于本世纪初,覆盖时长较短,无法提供长期数据。但幸运的是,湖泊沉积物营养元素浓度能够忠实反映湖泊水体营养水平,成为重建其历史演变的可靠代用指标。分析湖泊沉积物的氮、磷浓度变化,可以窥见湖泊整体水质。换句话说,氮、磷浓度的增加或减少,可以体现水质的相对恶化或改善。
据介绍,研究团队通过系统收集现有湖泊钻孔资料和补充关键空白区钻孔记录,获得了我国6个湖区69个湖泊的沉积物氮、磷浓度变化序列,从而构建了中国湖泊营养水平历史数据集。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宝表示,研究团队还获得了控制我国湖泊营养演变轨迹的核心因子组合,发现在长时间尺度上,温度、降水、农业化肥消耗、氮沉降和人口规模是控制我国湖泊营养演变轨迹的核心因子组合。此外,在该因子组合和相应数据集的分析基础上,研究团队还完成了对各湖区湖泊营养演变过程的建模与未来趋势预测。
陈建徽认为,我国长期致力于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在河湖环境整治中付出巨大努力。开展湖泊营养水平历史演变及其趋势预测研究,将为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和实现可持续环境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记者张文静、胡伟杰)
(责编:李昉、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