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绘本如星 缀满童年的梦

发布时间:2025-01-01 07:25:40 来源: sp20250101

原标题:原创绘本如星 缀满童年的梦

绘本《游园》内页插图。受访者供图

青年绘本作者马鹏浩在创作。受访者供图

青年插画师刘江萍在绘图。受访者供图

青年绘本作者吴华超在采风途中。受访者供图

绘本《游河》过程草图。受访者供图

绘本《一个仙桃冲上天》内页插图。受访者供图

   晨雾和鸟声中,太阳跃出海面,光耀万丈。金黄的桂花,橙黄的蛱蝶,赤红的蜻蜓,古老的渔村开启热闹的一天……一家绘本馆内,5岁的小女孩童童刚刚读完一本名为《日出》的国产绘本。她拉着妈妈兴奋地提议,想去海边看日出。

   这或许是亲子阅读场景中平常的一瞬,对《日出》创作者之一、80后插画师刘江萍来说,却很珍贵。创作时,她和团队曾到浙江温岭的小渔村采风,历经多日等待,捕捉到日出东方的壮美一幕。这惊艳了创作者的旭日,最终于书页间喷薄而出。

   图画与故事交融、碰撞,创造直抵童心的视觉力量——这是绘本(图画书)的追求。凭借自己的绘画,让孩子们生出“去奔赴一场真实的日出”这样的美好念头,是刘江萍投身绘本创作的动力所在。

   国产原创绘本同样迎来一场“日出”。近20年间,国产原创绘本从无到有发展起来,截至2022年,在国内绘本市场中码洋占比已接近五成。

   独具特色的绘本创作,如磁石一样吸引着青年创作人。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属于中国孩子的图画与故事,正化作点点启蒙的星光,缀在越来越多孩子的童话世界里。

  1 在绘本里看见文化中的故土

   文图叙事的童书在我国早已有之,但现代意义上的原创绘本在国内的发展历史不长。本世纪初,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引进绘本开始占据中国父母的视野,原创绘本市场尚且一片空白。“那时的原创图画书既没有土壤,也没有开垦者和播种者。”《图画书小史》中,在中国推广图画书阅读的先行者之一阿甲这样写道。

   写这句话时的阿甲或许难以预料,短短20年间,这片“土壤”会变得如此火热,引来众多年轻的“开垦者和播种者”,萌生属于中国的“种子”。

   “过去很多人只认国外的绘本,现在我们自己也有非常非常厉害的绘本!而且,中国美的内核,恐怕只有中国人才能精准表达。”社交媒体上,读者“琪琪妈妈”推介着她眼中的宝藏绘本——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为主题的《游园》。她回忆,早些年在众多西式童话中“淘”到一本中国故事的图画书并不容易,现在,讲述非遗、传统文化、祖国风光的绘本早已脱颖而出。

   把中国的故土乡情引入绘本世界,离不开国内新一代青年绘本人的匠心独运。

   “怎么把听起来婉转深情的昆曲画出来?还得让孩子看得懂?”这是刘江萍和作者保冬妮创作《游园》时颇费脑筋的问题。为此,她们巧妙设计了一个双线结构——让小主人公“我”一边游园,一边听《游园》。

   开篇,随着一句“一大早,爸爸撑船带着我和妈妈去苏州,我们要去看戏喽”,小主人公“我”走进水彩园林。这个园林,是刘江萍借鉴传统工笔重彩技法绘就的。绘本中,花窗、太湖石、雕花门窗等园林造景成为古今穿越的“窗口”,昆曲故事跟随“我”的视线,在平湖长堤、亭台楼阁、苍石古松中上演。

   面向儿童的绘本往往篇幅不长,但不意味着能速成,“在画面之外绘者要付出很多努力”。刘江萍说,为了表现《牡丹亭》的韵味,她在梅兰芳、张继青的舞台视频中找灵感,对比白先勇的“青春版”改编反复观摩;伴着不同曲艺大家的唱腔,反复品味汤显祖的用词之美。

   “春啊,得和你两留连……”婉转唱词从湖面掠过,在桃林间飘散。尽管年幼的“我”很可能无法完全理解《牡丹亭》,但古典的亭台回廊、精美的昆曲戏服、多姿的水袖动作,都传递着传统文化的韵致,向孩子发出了亲近传统的邀约。

   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灶王爷》《小年兽》,以市井民俗为题材的《团圆》《荷花镇的早市》……近年来孕于中国文化、中式美学的绘本作品屡获大奖,传递出本土原创力量的旺盛生命力。

   正如童书评论人徐榕感叹的那样:“在感动和愉悦里,在琳琅和灿烂中,我们看到了作家和画家真诚而勤恳的职责,看到了古老的文化依然照耀着遥远的未来。”

  2 直抵孩子的内心世界

   多次参与绘本奖项评选的《东方娃娃》杂志社总编辑余丽琼发现,近年来,让人“眼前一亮”的原创绘本越来越多了。这位资深童书编辑的评判标准中,有一条最关键——要完全“回到童年”。“大家能发现心里的孩子了,都表达自己的童年感受,这是图画书创作最大的变化。”她谈道。

   具备童趣与哲思、符合儿童心理,是绘本真正“抵达”儿童内心世界的关键,这曾被视为国外绘本的显著优势。当前,国产原创作品在这一点上与国外的差距正在缩小。

   青年儿童绘本作者马鹏浩眼中的童心,是对周围世界充满一个个“小问号”。构思绘本故事时,他会特意回应这些问号,因为“要让孩子们保持对世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那是他们珍贵的特质”。

   绘本《一个仙桃冲上天》中,仙桃的太空之旅是真实存在还是仙桃的一个美梦?《桃花鱼婆婆》中,因救人而飞下山崖的阿秀婆究竟去哪里了?《小熊,快跑》的那只小熊,在蹿进竹林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家人?马鹏浩喜欢把故事设计成开放式的结尾,留出让孩子思维发散的空间。

   每当和小读者们交流,马鹏浩总是非常享受地听孩子们讨论“留白”的故事、分享自己“续写”的结尾。他从来不会把孩子们的畅想当成幼稚的想法,反而会加入讨论,一起探索更多可能。也是在这种时候,马鹏浩“仿佛回到了童年”。

   “儿童绘本有它的特殊性。”刘江萍认为,与面向成人的绘画不同,绘本贵在“童真”二字。“这个童真,指的是创作者赋予作品的一种纯粹的心态。”她说,将孩子放在心中,让表达真诚而自然,这是创作一部好绘本的前提。

   青年绘本作者大吴(本名吴华超)相信,给孩子们创作的故事可以是充满哲思的、回味悠长的。在绘本《散步》中,他设计了一位有好奇心的弟弟和一位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哥哥。散步时,弟弟每提出一个有想象力的想法,哥哥就会用相关的知识对这个想法加以否定。一个用好奇心理解世界,一个用经验对事物进行判断,兄弟二人的一问一答构成了鲜明对比。

   在创作时,大吴把弟弟想象中的事物统统画了出来。在这个故事里,弟弟想象中的世界反而是真实的,他想让孩子们认识到好奇心有多么宝贵,丢掉好奇心是多么可惜。

   “我们每个人都曾是故事里的‘弟弟’,太多的人却成长为‘哥哥’了。”在这个故事里,除了鼓励孩子们尽情放飞想象,大吴还想提醒步履匆匆的大人不妨尝试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去探索人生的旷野。

  3 贴近真实经历,启迪生活智慧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三届上海国际童书展上,《炒豆粉 香喷喷》《穿蓬蓬裙的大人》等本土原创绘本成为展会的一大热点。有书评分析,这类贴近乡土、源于生活的绘本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原创绘本作品中。

   在《去找奶奶的那一天》中,大吴结合自身的经历,为小读者讲述了去医院看望奶奶的故事。田里的老牛、乡间的小路,是不少去过农村的孩子熟悉的事物;奶奶的慈爱、主人公的思念,是许多和祖辈“隔辈亲”的中国宝宝体会过的难以割舍的亲情。

   “本土的原创绘本未必要拘泥于标签式的文化符号。”许多和大吴一样的青年绘本作者逐渐认识到,原创绘本要立足中国孩子的童年生活、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本土的作者为本土的孩子创作故事,有着天然的优势。”大吴说。

   马鹏浩有着相似的观点,他认为原创绘本会带着作者本人的审美和情感取向。马鹏浩小时候曾被烫伤,留下疤痕。他据此在故事里创作出一个有伤口的苹果,这个苹果被果农扔下山,一路上它看到了那些被采摘走的完美苹果不曾看到的风景。最后,它落在一块肥沃的土地中,长成了一棵苹果树。

   读了这个故事,一位腿上有伤的小读者穿上了自己一直不敢穿的裙子,一位声音嘶哑的小读者敢于在人前大声说话了……每当听到这样的反馈,马鹏浩都会为自己的故事又治愈了一位小读者的童年而欣慰。把自己的成长体会和经历映射到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故事里,再通过故事去鼓励和感染小读者,青年绘本作者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创作,与孩子们互相成就。

   对青年绘本作者来说,原创更大的意义不在于市场份额的增多,而在于每多一本原创绘本被出版,就多一份古老东方的审美浸润童年,多一份贴近乡情的智慧启迪人生。

   (记者 李丹阳 殷泽昊)

(责编:李昉、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