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4:36:55 来源: sp20250101
“我们作为科研育种单位,来杨凌农高会参展快20年了,年年都有新品推出。”来自安徽萧县的李峰介绍起展位上的各类辣椒种子,一脸骄傲。在他身旁,刚选购完辣椒、豆角种子的农民王胜利正在为明年春天购置玉米种子,“杨凌农高会上的种子品质好、产量高,我们年年都来。”
25日,第31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在“农科城”陕西杨凌开幕。自1994年创办以来,被誉为“农业奥林匹克”的杨凌农高会坚守“三农”初心,已累计推动1.2万项科技成果和技术应用到田间地头。走过“而立之年”,透过杨凌农高会这扇窗口可以看出,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正不断加快,“智能化”“现代化”愈发成为“三农”领域的关键词。
走进杨凌农高会田间展青皮她园火龙果基地的温室大棚,补光灯、粘虫板、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设备一应俱全,智能大屏实时监控着棚内的湿度、温度等环境要素。果农穿梭在田间,将一颗颗色泽鲜艳、果型饱满的火龙果打包装箱,发往全国各地,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南果北种”的甜蜜。
“南北方种植条件差异较大,‘南果北种’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加持,”杨凌青皮她园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运营经理郭娟茹说,通过运用大数据、设施农业等新技术,合作社实现了火龙果等热带水果的标准化、智慧化生产,提升了经济效益。
不仅如此,实现“养鱼不换水”的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坐在家中动动手指就能用手机操控的温室大棚,让蔬菜种植告别土壤的植物工厂……在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诸多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展示着农业科技进步的成果。
占地3万平方米的智慧温室里,绿油油的藤蔓被绳子吊起,一串串鲜红的小番茄掩映其间,藤蔓的根系扎在由椰子壳制成的椰糠袋中。栽植不见土、产量不再论亩而论平方米,这颇为奇妙的情形,令参观者啧啧称奇。
“吊挂式无土栽培出的串收小番茄,实现节水、省肥、高产,每平方米产量可达28公斤,是传统栽培方式的数倍。”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负责人李猛介绍,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国推广3000余公顷,受到诸多工厂化生产企业的欢迎。
智慧农业发展方兴未艾,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在杨凌农高会北京展馆,我国自主研发的航空施药精准作业装备引来许多观众驻足询问。实时监测、精准施药,只需要提前设置好参数,系统就会根据无人机或有人机的飞行速度自动调节流量,保证施药均匀、节省用药。飞行员也能专注飞行,不必再同时操作施药。
“在有人机精准施药领域,我们突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王维佳介绍,该产品已累计在山东、安徽、黑龙江等地应用超过7亿亩次。
已在各地广泛使用的农业基础设施,也随着技术升级不断迭代更新,使田间劳作更为高效。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制的太阳能集放热系统被安装在温室大棚上,白天集热、夜间放热,大大提高了温室内的空气温度。
“这相当于给温室增加了‘地暖’。”西农大园艺学院副教授孙国涛说,该系统可在零下40摄氏度的天气下稳定运行,极大提高了温室大棚的耐候性。据介绍,由西农大设施农业创新团队研发的主动相变蓄热墙体、太阳能集放热系统等“黑科技”,已在陕西、甘肃、河南等省份应用11万亩,实现总产值约55亿元。(记者 陈晨 闫馨禾 邹竞一)
(责编:方经纶、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