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2:33:04 来源: sp20241227
上图:遵义会议会址展出的“半部电台”复制品。 下图:学生们观看《伟大转折》演出。 以上图片均为遵义市委宣传部提供
文物
“半部电台”见证革命岁月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一幢二层小楼沿街而立,“遵义会议会址”匾额格外醒目。红色通信展厅内,一部有着传奇色彩的电台,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
准确地说,这是“半部电台”——只能收报,不能发报。电台原件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遵义会议会址展陈的这件为1∶1还原的复制品,属于会址馆藏文物。
遵义会议纪念馆文保部主任李琴介绍,1930年底,江西龙冈地区,红一方面军在战斗中缴获了这部电台,电台的发报部分损坏,只能收报不能发报,“半部电台”由此得名。后来,红军部队以“半部电台”起家,成立了首个无线电队,开始了红色通信的光辉历程。
“经过修复后,电台在对敌侦察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李琴介绍,从截获电报、掌握敌军行动信息,到配合密码本使用、破译敌军密码电报,“半部电台”在反“围剿”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一次次战斗中,红军缴获的电台不断增多,无线电技术力量日益壮大,“嘀嗒、嘀嗒”的红色电波,见证着一个又一个胜利。
“半部电台”随着红军战士走完长征路,被保存至今。在李琴看来,它不仅是一部电台,也是历史的讲述者,所承载的长征精神历久弥新。
现场
在剧场上一堂思政课
雷声滚滚,几道闪电划破天际;舞台上方,倾斜而下的水柱化作“湘江”;舞台两侧,数十名红军从吊桥冲向“战场”……
《伟大转折》演艺综合体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的标志性项目之一。今年1月起,沉浸式演出剧目《伟大转折》在遵义市凤凰山文化广场的剧场上演,不少学校组织学生前来观看,现场上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剧目以长征途中湘江之战、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关键事件为主线,展现红军战士坚韧的革命意志和对理想信念的崇高追求。演出中,电台串起历史脉络,引导观众沉浸其中。报务员扮演者刘春岑戏份很重,“几乎在每个重要节点,电台都发挥着关键作用。”
随着剧情发展,360度旋转的舞台上,场内机械迅速运转,带动场景快速切换。为掩护主力红军,两名战士带着电台,一边奔跑一边发报,最后被围困在一座山上。“嘀嗒、嘀嗒……”为发出最后一封电文,一名战士不幸中弹倒下。另一名战士争分夺秒完成任务,为了不让电台落入敌手,抱着电台纵身跳崖。
台下,遵义市第四中学思政课教师宋元懋带着高一年级一个班的学生们静静观看。此前,他已经带学生们详细了解了“半部电台”的故事。宋元懋观察,“演出还没结束,不少学生就悄悄抹眼泪。”
讲述
红色电波就像革命烈士的叮嘱
一场66分钟的演出,让学生们心潮澎湃。在宋元懋看来,“剧目中反复出现的电台,并非特指某一部电台,而是象征着中国革命的火种和希望,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忠诚与信仰。带学生观看演出,现场上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也是接受一次精神洗礼。”
演出之后,宋元懋组织了思政小课堂,鼓励学生们分享感受。
学生张旋第一个上台。“红军战士不顾一切守护电台,甚至献出生命。我们要学习革命先烈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嘀嗒、嘀嗒’的红色电波,就像革命烈士的叮嘱。”
…………
听了学生们的分享,宋元懋很有感触,“依托文物故事,创作沉浸式舞台剧目,将前沿的舞台科技与红色故事融合起来,可以让学生们沉浸式感受红色文化,通过历史再现,引发情感共鸣,真正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了。”
学生课后反馈,思政课这么上,既有意思,又有意义。“我们尝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内容,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宋元懋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04日 12 版)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