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马可·波罗的足迹(我和中国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11-05 14:29:07 来源: sp20241105

  我从小就崇拜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后来也因此成为一名导游。我已经75岁了,常年徒步旅行让我的身体依然健硕,我也没有戴过一天老花镜。

  我对中国的向往大概始于20多年前。当时,有一名来自北京的留学生居住在我家,与她的相处让我开始关注中国。之后,我反复阅读《马可·波罗游记》,试图通过书中的描述来了解中国,书中提到的古丝绸之路更是令我着迷。

  2018年,我产生了徒步重走古丝绸之路的想法——用3至4年时间,徒步2.2万公里,穿越15个国家,从威尼斯走到北京。起初,当我的孩子们听说年过古稀的我要实施这一计划,都觉得是天方夜谭。但看到我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们最终表示了理解和支持。

  更多的支持来自陌生的人们。为能圆梦,我在网上发布了重走古丝绸之路的计划,希望得到资助。当时,意大利意中交流协会主席、旅意华侨朱裕华看到相关信息后主动与我联系,表示愿意给我提供支持。他还为我策划了具体的方案和路线,并专门组建了一支为我服务的志愿团队——这也成为我此行路上最坚强的后盾。

  2022年4月26日,背着装有《马可·波罗游记》、威尼斯市旗、中国平安香囊等物品的32斤重的双肩包,在家人、朋友们的欢送下,我从威尼斯的拉扎莱托·纳沃岛启程。两年多来,我克服了各种现实困难和心理压力,跋山涉水,穿梭于不同国家的城市和乡村,了解沿线各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在探寻古道遗迹的过程中体会着世间沧桑巨变。截至目前,我已顺利穿越了意大利、塞尔维亚、土耳其、伊朗、哈萨克斯坦等14个国家。

  每到一处,我都与当地民众进行深入的交流,这不但增进了我对不同种族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也使我对古丝绸之路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无论是土耳其萨夫兰博卢的驿站遗址,还是伊朗现存的商队驿站,抑或是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中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都能使人联想到当时古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古丝绸之路为亚欧大陆商品物产大流通、科学技术大传播、思想观念大碰撞、多元文化大交融作出巨大贡献”。

  踏着千年的历史尘埃一路走来,我看到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从中受惠。由中国承建的公路、铁路、跨海大桥等诸多民生工程,有力造福着共建国家人民。

  在克罗地亚,我看到由中国企业承建的佩列沙茨跨海大桥,让该国实现了连接南北国土的夙愿;在乌兹别克斯坦,我看到中乌合资建立的鹏盛工业园,引进中国滴灌种植技术大面积种植蔬菜,在实现大规模生产的同时极大减少了用工成本;在塔吉克斯坦,我看到中国企业让年久失修的中塔公路重新焕发生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十分赞同中国宋代诗人陆游的这句诗。700多年前,马可·波罗在行万里路后,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轰动了整个欧洲,激起了无数西方人士对中国的向往。700多年后,我带着《马可·波罗游记》走在前人走过的“黄金古道”上,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回望一路旅程,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和我一样年纪的朋友:勇敢去追梦,没有什么不可以!

  按照计划,今年夏天我就要抵达向往已久的中国。圆梦在即,心潮澎湃。希望我能追寻马可·波罗的足迹,深入了解今天的中国,一路播撒友谊的种子。

  (作者为意大利徒步旅行者,意大利意中交流协会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5日 18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