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20:53:05 来源: sp20241116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国能源低碳转型步入“快车道”,能源供给新体系加快构建,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1.6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7.7亿千瓦,同比增长48.3%;风电装机容量约4.8亿千瓦,同比增长19.8%。
此前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能源技术、产业、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新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成为带动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中国能源转型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些年,我国建立起完备的能源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新能源、水电、核电、输变电、新型储能等领域技术创新不断加快,推动清洁能源产业成长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支柱。
在福建漳州,我国首个“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项目正在进展,漳州核电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华龙机型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约720万千瓦,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超580亿千瓦时;在海南海口,我国首口超5000米深层地热科学探井——福深热1井成功钻探至5200米,刷新了我国地热科学探井的最深纪录,并在多个地层获得地热资源,标志着华南地区深层地热勘探取得新突破;在福建福州,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根据该海域的多年测风数据计算,单台16兆瓦风电机组每转动一圈可发电34.2千瓦时,每年可输出超过660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能,相当于节约标煤约2.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4万吨。
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庞大、应用场景丰富、市场创新活跃,处于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前沿地带。业内专家表示,要在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等产业已取得先发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绿色低碳科技研发、政策制度、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不断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催生新动能,铸就面向未来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优势。
近期,各地也纷纷行动起来,推动能源转型向新向绿。在北京,当地通过深化能源绿色化与数字化融合,积极践行“引绿、赋数、提效、汇碳”创新路径,实现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能源电力安全保障水平协同提升;在山东枣庄,当地加快推动风、光、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枣庄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力最高占比达52%,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377万千瓦、十年间增长4倍,预计明年新能源装机占比将历史性超过煤电;在江苏江阴,燃机扩建燃气轮机创新发展项目取得重要进展,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所具有调电、调气、快速启停的独特优势,将有效弥补地区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提高全省电网调峰能力。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年来,能源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大约39万亿元,大概每年平均将近4万亿,一次能源的生产能力增长了35%,有力支撑了中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增强安全保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业内专家表示,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并推进绿色低碳的生产和消费模式转型,我国不仅能够降低对外部能源的依赖、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还能有效降低全社会资源环境等要素投入代价、提升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保障水平。这标志着我国能源转型之路正朝着更加安全、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人民网记者 王绍绍)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