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01:39:10 来源: sp20241125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静
发于2024.1.22总第1126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张万森,下雪了。”跨年时分,当电影《一闪一闪亮星星》里的人物说出这句经典台词,片尾曲响起,影厅里飘起了纷纷扬扬的人造雪花,观众们欢呼了起来,互相说着:“新年快乐!”不少情侣紧紧拥抱在一起。看到这一幕,深影国际影城学院南路店的市场总监李沪育有点激动,用“下雪场”的仪式感让观众们在跨年的夜晚感受到温暖,为他们带来一段美好的浪漫回忆,甚至使跨年观影变成一场惊喜,这让他感觉之前为“下雪”而进行的一系列“折腾”都值了。
让影厅飘雪的浪漫创意,掀起年轻人“看雪”热潮,跨年相约看电影《一闪一闪亮星星》的行动几乎成为“我喜欢你”的告白暗号,助推该片打破中国影史国产片预售最快破7000万纪录,同时成为中国影史国产片预售首日票房冠军。
据灯塔专业版统计,截至12月31日21时31分,2023年跨年档总票房突破7亿,刷新了中国影史跨年档票房纪录。这也是8月6日以来,单日大盘票房时隔146天再破5亿元。热热闹闹的跨年档为红火的2023年电影市场画上了圆满句号。
2024年元旦,国家电影局公布了2023年电影全年成绩单——总票房为549.15亿元,恢复至2017年水平,观影人次12.99亿,国产影片票房460.05亿元,占比83.77%,票房前十均为国产电影且类型多样。中国电影市场已经一扫新冠疫情的阴影,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复苏。
看电影成为大型行为艺术
在《一闪一闪亮星星》上映前近1个月,李沪育就接到了片方安排“下雪场”的通知,这种史无前例的宣发对于全国参与举办“下雪场”的1314家影城都是头一遭,落地实施的难度当然不小。片方给影院提供了40多个手持喷雪罐,但是和一听可乐差不多大小的喷雪罐在诺大的影厅里几乎起不到任何效果,还有消防隐患。“影院作为密闭空间,有严格的消防要求,而且,安全确实是最重要的,真不敢拿这个开玩笑。”李沪育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于是他放弃了片方提供的雪罐,影院自己掏了1千多元,购入两台小型造雪机。
造雪机可以喷出大约9米高,12米远的雪花,效果不错,但是问题又来了。人造雪花是用一种叫雪花油的原料和水分一起凝结而成的,如果量大,落在衣服上容易有印,在地上聚积会湿滑。李沪育本来计划在大厅做个漂亮的背板,在背板前下“大雪”,思来想去还是取消了,怕人员大量聚集发生危险,也怕雪量大把客人衣服弄脏了,反而落埋怨。影厅内“下雪”必须完成,但完全模拟自然下雪的效果、让每个角落都飘雪是不可能达成的,李沪育决定保守一些,只在最前排和中后排之间的过道区域人工降雪,而且铺了防滑地毯。后来他看到网上很多“雪崩”“局部大雪”的图片,觉得自己的决策是对的,但他也理解那些同行,大家经过了前两年影院的“寒冬”,现在好不容易迎来复苏,都想给观众最好的体验,影厅里下雪实在是第一次,都没有经验,难免用力过猛。
重视调动观众的情绪、创造氛围感,甚至让观众参与其中,可以说是2023年电影宣发的新打法。2023年7月,电影《芭比》中国首映现场还原了梦幻粉红芭比乐园,粉红色沙滩、梦幻衣橱、灯球闪耀的派对舞池……甚至连签到台都是芭比粉,几乎使电影院成为粉红派对现场。这直接带动了影片正式上映后,穿粉色看《芭比》成为一项仪式,也是观众间不成文的默契,也许还从未有一部电影让观众的“着装配合度”达到这种程度。甚至有不少观众、微博博主将头像P上了粉色,表示对《芭比》的支持,如同一场大型行为艺术。
几乎同期上映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宣发原本是个地狱开局剧本,但上映不久,宣发团队就敏锐捕捉到了众多网友对新人演员的关注,于是宣发物料秒变椰树直播间,“肌肉猛男质子团”迅速出圈,路演也变成质子团跳舞、秀腹肌.....逆袭成为话题爆款,还推出了《封神训练营》这档衍生综艺。
由于短视频的多元玩法能够制造层出不穷的热梗和强烈的情绪共鸣,抖音等平台自然成为宣发重镇。影片《长安三万里》官方抖音账号一条点赞超过645万的视频中,呈现的是影片结尾,须发皆白的诗人李白高呼“轻舟已过万重山”时在场观众落泪的场景,视频里的文案写着:“这一刻才懂‘轻舟已过万重山’,别怕,最难熬的时刻,已经过去了。”
有人说,现在的电影宣发快比电影还热闹了,一个比一个能整活。电影不再仅仅是走进影院获得沉浸感,还包括了电影院之外娱乐感、综艺感、参与感。所有的“情绪共振宣发”“互动式宣发”“仪式感宣发”等等新路数,年底的《一闪一闪亮星星》成为集大成者,“下雪场”被誉为此类营销中的神来之笔。于是,这部影片自预售起,就凭借着强大的IP号召力和成功出圈的“下雪”营销一骑绝尘,不仅打破此前《唐人街探案3》保持的华语片预售票房纪录,截至12月29日0时34分,跨年档影片预售总票房(含点映)突破5亿,《一闪一闪亮星星》以3.4亿票房成绩领跑。全国各影院标有“下雪场”的票几乎场场满座,一票难求。
虽然“下雪”这事给自己带来不少难处,但李沪育很欣赏片方的这种突破:“我们电影院肯定大力支持。以前,电影把‘受’放在前面,看一场电影,观众就是在被动接受。现在,至少说明一点,电影人的思维方式在改变,不是仅仅给你一个电影看,而是把观众当成了客户,愿意给客户做服务提升,给客户新的体验,增加客户黏性。这个思维方式的转变,才是最重要的。”
现实关联彰显,还未抵达主义
在宣发上注重观众的情绪和感受,只是当今电影人思维方式转变的一个缩影,最核心的体现,在于内容。无论2023年的全球票房冠军《芭比》,还是内地电影市场现象级的两匹“黑马”——专治“恋爱脑”的《消失的她》和“反电诈宣传片”《孤注一掷》,都因为成功共振了“时代情绪”而引发超高话题度,成功变为爆款。电影导演郭帆在一次采访中对《中国新闻周刊》总结说,这就是在传统叙事的基础上做到和“我”有关,以及让人产生强烈的现实映射感。说简单点,就是观众看完电影,能产生想和谁聊一聊的想法或者情绪释放。至于效果,作为观影主力的年轻人,已经“用脚投票”。
《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掷》全部来自热门新闻事件。前者以中国孕妇泰国坠崖案为故事原型,将现实中女性在婚姻、恋爱里的危机与戏剧化渣男恶有恶报的情节结合在一起,切合了当下热门的女性议题。《孤注一掷》的导演申奥习惯于搜集社会新闻,作为自己影片的素材,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孤注一掷》立项前,一些关于跨境诈骗的新闻进入了他的视野,看到社会上存在这样的新型犯罪,触动挺大,“很为那些被骗的人惋惜,也觉得那些骗子的手段实在卑鄙恶劣,所以就想做一个这样的电影,希望起到一些警示作用”。为了写出一个足够真实的剧本,申奥搜集了大量相关的新闻素材、纪录视频,采访了反诈一线的警察、被骗入窝点最后获得解救的幸存者以及有过受骗经历的人,甚至还亲身参与了警方的打击行动。
申奥的目标可以说达成了。李沪育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己影院所在辖区的派出所,组织了好几次包场,请周围社区的居民观看,给他们普法,他这才知道,影院周围社区里就有人被诈骗几百上千万,诈骗离自己并不遥远。因此,这成为2023年李沪育最喜爱的影片,往大了说,它具有现实意义,往小了说,它撬动了那些几乎不进影院的人群,他在影院门口亲耳听到两位70岁上下的老夫妇说,要买票观看《孤注一掷》。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统计,在2023年火爆的暑期档后,年观影量达5次以上的资深影迷占比有明显提升的同时,低频用户的观影习惯正在培养。
“这些电影在一定程度成了观众们独一无二的‘嘴替’和表达。”北京中环春天影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征对《中国新闻周刊》这样评论,在他眼中,它们极易令观众产生代入感,“会去联想我曾经在某个时刻是不是也遭遇了这样的经历?也许当时不清楚,但是现在通过电影知道了,就会产生一种‘幸好’的共情感。”
从这个角度看,联动社会热点话题能够调动观众情绪的电影,在今后一段时间更有可能引爆关注度,让观众买单。但这类话题电影的票房虽然高,品质到底如何,却引发争论,从《消失的她》《孤注一掷》随着票房节节攀升口碑评分却都“跳水”,就能看出来。
不少观众也在网上评论,《消失的她》《孤注一掷》这种影片,看的时候很投入,也挺动感情,但是出了影院之后再一想,好像也就那样,不会有二刷的冲动。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左衡看来,这正是艺术层面缺失而导致的结果,也许因为要迎合视频时代年轻人观看习惯的改变,左衡觉得,不少电影的观看感受像在影院里刷了一个和社会热点相关的长视频,这些电影的“手段够,会整活”,但是真正优秀的作品,不能仅仅满足于话题和热度,如何在艺术语言、思想深度和工业程度上下功夫,这些年轻的电影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影片的艺术性,导演申奥曾给出过自己的回答:“我可能比较浅薄,我觉得我的表达没那么有价值,我更愿意让观众喜欢,纯粹的表达可能跟我的创作观不那么吻合。”在个人表达与受众市场之间,他始终追求的都是平衡。甚至他觉得自己难以胜任艺术二字,于他来说,任何一个合适的题材,只要能恰如其分地输送给观众,跟他们实现交流,同时从反馈当中再去反省自己,已足够心存感激了。
好莱坞表现最差的一年
尽管《芭比》和《消失的她》一样属于女性话题,且以14.4亿美元票房成绩问鼎年度全球票房冠军,可在中国内地市场,这部影片仅获得2.5亿票房,位列年度票房榜第46位。好莱坞在内地折戟已经不是新鲜事,但2023年几乎是好莱坞自1994年开始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年。
灯塔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盘点报告》显示,2023年共计引进76部电影,相比2020~2022年引进的进口片数量53、43、55部,进口影片上映数量提升,但票房体量下降,同时好莱坞的“大杀器”超级英雄电影和视效大片单片票房进一步萎缩,全年无一破10亿,进口电影票房占比只占全年票房的16.23%。
在内地市场的三大摇钱树:漫威电影、《变形金刚》和《速度与激情》去年都有新片上映,以往这些大IP的好莱坞电影上映,国产大片基本上退避三舍,可如今不一样了。票房表现最好的《速度与激情10》,累计票房9.84亿元,该系列前作2017年上映的《速度与激情8》累计票房26.71亿元,获得了当年年度票房第二的成绩,《速度与激情10》却打不过爱情喜剧片《前任4》。漫威的《蚁人3》《黑豹》《惊奇队长2》一部比一部票房低,只有《银河护卫队3》稍微挽回了颜面,可《银河护卫队3》相比于前作内地票房也在下跌。《变形金刚》曾经是好莱坞在内地的最大王牌,也是中国内地一代影迷的青春,破过中国影史纪录,拿过中国年度票房冠军。今年的《变形金刚7:超能勇士崛起》中国内地票房仅仅6.55亿,相比于系列最巅峰2014《变形金刚4》的19.76亿票房,几乎是腰斩之后再腰斩。
曾经,好莱坞的创新能力是极强的,可是最近10年,好莱坞没有诞生任何新的人物IP。《谍影重重》《007》《哈利波特》……冷饭炒了几十年,千篇一律的主角设定和如出一辙的故事脉络让漫威、DC出品的系列电影作品在豆瓣上的评分越来越低,也让众多影迷越发失望。
随着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中国观众已经逐渐摘掉了对于好莱坞大片的滤镜,他们的裹足不前,更让大家觉得看好莱坞片子就是看个热闹,这样的特效谁都有,尤其是各类软件甚至人工智能的更新换代,使得特效变得更加容易,中国电影人获得了赶超好莱坞的机会。
2023年,全年国产片占据市场份额的六分之五,票房高达460.05亿,占电影总票房的83.77%,票房前十的电影皆为国产电影。从数量上来说,2023年上映的国产影片有432部,达到五年内最高值。在73部票房超过1亿人民币的电影中,国产电影为50部,数量占比也高达68.5%。
年度票房TOP5影片中,《满江红》为古装悬疑,《流浪地球2》是科幻IP,《孤注一掷》《消失的她》融合悬疑、犯罪、爱情等元素,《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被称为神话“重工业”,无论题材还是内容,都体现了多维度多元化的趋势。后面的《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熊出没:伴我“熊芯”》《坚如磐石》《人生路不熟》则涵盖了励志、历史、动漫、犯罪、喜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2023年国产片单片最高票房《满江红》的45.44亿距离2021年《长津湖》的57.72亿有超10亿差距,但这一年的国产片部均票房却达到1.06亿,2019年和2022年这个数据分别为0.94和0.85。这证明了观众信任的不只是头部内容,也开始拥抱诸多腰部内容。例如审视父母的爱,以拷问、剖析这些爱的自以为是和自私冷漠为内核的《涉过愤怒的海》,呈现了中国大银幕上罕见的极端情绪。再比如风格难以归类的《宇宙探索编辑部》,在喜剧背后探讨了更深层的哲学问题,为渺小失意者奉上了一曲悲歌。这些中小体量影片都收获了超出外界预期的票房,很多影迷说,2023年能在影院与这样的电影相遇,是最大的惊喜。
新导演集体上桌
几年前,为了写好《宇宙探索编辑部》里面的“民科”,导演孔大山掏700多块钱参加了一场名为“首届星际文明探索国际论坛”的活动时,完全没有想到电影能获得这么多关注。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属于当下却又超越现实、一本正经地讲一个胡说八道的事情,这种错位感很符合他的“恶趣味”。能让“恶趣味”找到自己的观众,得感谢导演郭帆全程保驾护航,剧本是郭帆鼓励他写的,投资也是郭帆“化缘”来的。
这样的“传帮带”体现在2023年不少电影上,例如《消失的她》由陈思诚作为监制,同时也是编剧之一,《我经过风暴》由王红卫和路阳监制,《学爸》则是黄渤“HB+U”新导演助力计划当中的一个项目……这使得更加了解新一代观众群体的喜好、在创作上也更加自信和开放的新导演在2023年,迎来了一次集体亮相。
2023年共有23位新人导演的长片处女作上映。纵观票房榜单,年度票房榜第4名、在暑期档“大爆”的《消失的她》;位列第7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位列第17、五一档票房亚军《长空之王》;以“鸡娃”为主题、位列24位的《学爸》,都是新导演的作品。另外还有11位新导演的作品票房破亿,如《茶啊二中》《这么多年》《回廊亭》《我经过风暴》《无价之宝》等。在票房1000万~1亿之间的30部电影中,新导演占据16部,超过一半。其中不少属于文艺片中的佳作,在国内外电影节上屡获奖项,比如孔大山的《宇宙探索编辑部》、王晶的《不休不止》、刘伽茵的《不虚此行》、魏书钧的《永安镇故事集》、王沐的《温柔壳》。
这些新导演多数是科班出身,有专业院校学习经历,他们的集体亮相,除了前一代电影人的帮扶,某种程度也许要感谢2018年开始的热钱撤退以及由此而来的影视业重新洗牌。这场历时数年的“挤泡沫”,留下了真正热爱电影且更富斗志的年轻人,当电影投资总量下降,电影项目的选择偏中小时,电影类型的选择索性采取追求风格化,以获得以小博大出圈的可能,给新人导演留下了空间。
在众多新导演走上台前的这一年,作为中国电影界的领军者,“大导演”们的表现相当参差。张艺谋算宝刀不老,尽管《满江红》的口碑两极分化,但不管怎么说拿下了票房冠军宝座,这也是张艺谋个人票房最高的作品,《坚如磐石》也位列2023年电影票房榜前十。陈凯歌导演的《志愿军:雄兵出击》,只有8.5亿票房,冯小刚的《非诚勿扰3》就更不用说了,口碑彻底滑铁卢,好几天的单日票房还比不过纪录片《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
非此即彼的判断或猜疑也许太过简单,但观众到底选择什么样的大导演,还是有迹可循。“张艺谋的谋略,是在合适的档期,用民间大众IP,整合最当红明星、谐星,搭建印象南宋办公室政治的舞台。文化心理的逻辑,其实和当年黄金时期的春节联欢晚会是一致的。这也显露着中国观众的审美趣味和电影文化素养偏向传统的一面。”左衡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而冯小刚的失利,是因为他仍然把自己理想中的大都市时尚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民味道的文艺青年作为审美对象。这就导致他既没有办法得到传统的加持,也没有办法获得更年轻的、更下沉城市观众的认同。观众已经分众,他们可以为形形色色的文化产品买单,但前提是这些产品必须打动他们的某种心理诉求或价值观共情。
在年度票房前十名影片中,二线城市票房占比最高,达38.04%,四线城市票房次之,占比29.68%,三线城市占比17.93%,一线城市票房占比14.35%。2023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公布的《2023电影市场与观众调研报告》显示,95后观众为当前电影市场的第一主力,占比27.7%,00后观众逐渐进入市场。电影市场下沉,二三四线城市观众已经成为观影版图中最重要的力量,如何找到自己的观众,锚定影片的分众定位,大概是每一个导演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第3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