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向海拔5410米的风雪山口

发布时间:2024-12-27 16:10:56 来源: sp20241227

  山体滑坡,道路塌方,通往阿里军分区某边防团萨让边防连的路再次被阻断。记者背上迷彩包,一步步登上乱石堆。不断有碎石滚落,旁边的河流水位正在上涨。

  脚下是陡峭的悬崖,头顶是斜卧的巨石。历经艰辛,记者终于在除夕前一天抵达群山雪峰间的萨让边防连。

  萨让,藏语的意思是“神山下的峡谷”。萨让边防连巡逻任务异常艰巨,巡逻点位多在海拔5300米以上,需以乘车、徒步、骑马等方式结合才能抵达。

  2月9日,记者跟随官兵一起巡逻。天刚蒙蒙亮,记者和官兵们一行10余人乘坐巡逻车驶上了蜿蜒曲折的盘山路。萨让的路,雪山环抱、峡谷纵横、谷深坡陡,人们都叫它“阿里的天路”。

  高低落差近2000米的“之”字形山路上有百余道弯,有的回头弯道,车辆掉头需打几次方向盘。车头悬在空中,车上的人都攥着扶手,神经紧绷。怪不得老兵说,开车到萨让是“人在前面走,魂在后面追”。

  遇到结冰的上坡路,还需凿冰开路。战士们拿出十字镐将冰面砸得坑坑洼洼,然后用铁锹铲些砂石铺上厚实一层,再给车辆加装防滑链,车辆才能安全通过。42公里的砂石路,行驶了2个多小时,终于抵达海拔5410米的某山口,按计划,官兵们还需从山口徒步3公里下到谷底。此处本没有路,这条巡逻路是官兵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

  没走几步,记者就开始大口喘气,不得不拿出便携氧气瓶吸氧。首次参加巡逻任务的新兵张立国走在最前面,连续的下坡路使身体的重心一直压在脚尖,累得他小腿直打颤。

  这次巡逻是张立国抢着报名参加的。他抬着越来越沉重的双腿,一声不吭往前走,生怕战友们瞧出自己没力气。

  终于抵达点位,连长白崇伟命令战士们展开国旗。张立国立在风中拉着国旗一角,望着远方巍峨静谧的雪山,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在内心升腾。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张立国激动地说。

  为让官兵们尽快成为执勤中的“边防通”“活地图”,白崇伟拿出地图,详细介绍附近的地理方位、地形地貌,现地组织军事地形课目训练。

  返回时已是下午,天空飘起雪花。高差近600米的上坡路让人望而生畏。

  山风夹杂雪粒呼呼往口鼻灌,脸渐渐失去知觉。张立国低着头眯着眼,盯着脚下路艰难迈着每一步。在一处碎石坡,脚刚落下,碎石就往下滚。他本能地趴下,身体抵在陡坡上,还是止不住地往下滑。

  白崇伟眼疾手快,一把扯住张立国的衣袖,用力蹬住一块石头,另一只手抓住几棵荆棘草。张立国赶快爬起来,奋力蹬上一处缓坡。白崇伟松开手时,手掌被荆棘草剌开一道道血口。

  白崇伟向惊魂未定的张立国传授经验:“碎石坡要斜着走。”说完,他夺过张立国的装具和枪,背在自己身上。

  高寒缺氧,张立国只能爬几步歇一会儿,很快就落后了。天色越来越暗,白崇伟鼓励他:“不能休息,要一鼓作气登上去!”

  在连长鼓励下,张立国又振作起来,拖着酸软的身体,手脚并用往上爬,一步步接近山口。

  返程的车上,张立国抱着枪斜靠在车窗上睡着了。借着月光,记者看到山体上有一面巨幅国旗,那是官兵们在山上用油漆粉刷的。

  “蹚过最后那道冰河,翻过最后那架达坂……好男儿当兵就要走阿里……”途中,官兵们齐声唱起了《当兵走阿里》,激昂的歌声回荡在山谷里,飘向那寂静的风雪山口……

(责编:马昌、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