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温暖的慢火车

发布时间:2024-12-15 19:30:02 来源: sp20241215

  新疆乌鲁木齐到北京,2800多公里,坐火车直达最快30小时12分钟就能到;而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到乌鲁木齐,1960公里,有一趟火车却要走32小时55分钟。

  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13年来,“和田玉龙号”列车每天会穿越这里,这是在新疆开行的一趟公益慢火车,被沿线群众亲切地称为“小慢”,同时也是沿线群众致富的“快车”。

  最低票价只要4元

  位于新疆南端的和田地区,以前受制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居民出行很不方便。2011年6月,首趟“和田玉龙号”旅客列车开行,结束了和田地区不通火车的历史。

  “乘坐这趟车,从和田市到喀什市近500公里,硬座票价53元。从和田市到墨玉县票价最低,硬座才4元钱,是很多南疆老百姓出行的首选。”列车长坡拉提汗说。

  常年负责“小慢”的乘务工作,坡拉提汗每周有一半时间待在“和田玉龙号”上。这趟列车一共有64个停靠站点,“是一趟公交化的火车,沿线的一些小车站只有一两名乘客,但是这些‘一个人的车站’仍然被保留了下来。”坡拉提汗说。

  虽然是公益慢火车,服务却不减。南疆风沙大、夏季气温高,2019年,车体从绿皮车更换为空调车,票价保持不变。

  乘客阿布力孜·牙克甫的铺位床头,系着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坡拉提汗介绍,这是用来标识重点旅客的,老人、小孩、行动不便的旅客等,乘务员会重点关注他们,根据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

  “这次出来带着孩子,乘务员就给我这扎了个蝴蝶结,隔一阵就来看看我们需不需要帮助。”看着铺位上熟睡的孙女,阿布力孜脸上露出微笑。

  一项受欢迎的便民举措

  “小慢”是连接南北疆的“便民车”,也是沿线百姓的“致富车”。

  24岁的和田市小伙儿阿卜都萨拉木·买提斯地克要去乌鲁木齐看望奶奶,出发前将自家种的核桃装了两袋子,一袋送给奶奶,一袋在车厢里售卖。这趟车上,还有其他和阿卜都萨拉木一样售卖农产品的人。

  “以前按规定,列车上是不允许乘客卖东西的。”乘务员玛依然·赛买提回忆,2020年,她碰到一位老大爷拎着核桃、红枣在车上售卖。交流之后得知,老大爷家里条件不太好,想在火车上试试能不能卖点特产补贴家用。

  玛依然和同事利用休息时间到和田地区的农村走访调研,回来后向上级申请,希望可以允许当地群众在列车上售卖农产品和手工艺品。

  作为一项便民举措,新疆铁路部门研究后同意了她们的申请。消息传开,来卖东西的人可真不少。玛依然把有需求的群众拉进一个微信群,每次自己走车的时候就通知他们,“微信群里先后有三四百人,而‘常客’有46名。”

  阿卜都萨拉木还带着自家种的石榴、妈妈做的小花帽饰品,这些都是火车上的抢手货。“这些东西在我们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以前去巴扎卖,生意不怎么好。现在车上人多,尤其是外地人多,带上来的东西基本都能卖掉。”阿卜都萨拉木说。

  列车上办起流动巴扎

  家住莎车县的喀日·阿卜杜热西提前一天在“小慢”上卖了一路手工艺品,到和田市后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他又拎着剩下的木碗、木勺上了车——今天是列车上的“巴扎日”,前几天他就在微信群里接到了通知。

  “在客流旺季,我们会不定期组织流动巴扎,全体工作人员帮群众一起销售。”坡拉提汗说,乘务员们自发成立了文艺小分队,用演出吸引乘客关注,同时销售产品,效果非常好。

  这不,火车刚刚启动,音乐就响了起来,乘务员跳着欢快的舞蹈出发了,每到一节车厢,乘客们都争相拍照、摄像。来自和田市的麦提图尔荪·图尔荪尼亚孜提着一篮烤包子跟在后面,喀日则推着乘务员帮忙准备的小推车,现场售卖木碗等手工艺品。

  火车大清早出发,一些乘客没来得及吃早饭,麦提图尔荪的生意不错,一趟下来,带的烤包子已经不剩几个了。到莎车站下车时,他微信里收到600多元。

  喀日成果也不错,当天进账近400元,“来回车票花费51元,住宿花了40元,加上吃饭,成本100元出头,这两天赚到了1000多元!”

  看到火车上的巴扎这么受欢迎,玛依然又有了将巴扎拓展到线上的想法。2021年,相关微信小程序上线,玛依然手把手教6个农户开通了账号,上线了26种产品。“现在网上一个月能卖出几千元产品,不用出门就把生意做了。”阿卜都萨拉木说。

(责编:薄晨棣、梁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