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07:47:53 来源: sp2024120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本期大家谈,我们选刊3篇来稿,关注高校在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的创新探索,为提升人才竞争力献策支招。
——编 者
强化体制机制支持保障
刘 俭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希望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着眼提高创新能力,我们把准高等教育的角色定位和使命任务,在教育理念、体系、制度、评价、治理等方面深化改革探索。
培养高水平人才,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保驾护航。我们坚持“稳、引、培、评”并举,持续打造战略人才力量。比如,优化实施启航学者计划、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建设项目,助推优秀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创新实施未来英才计划,选拔优秀本科生作为预留师资。又如,为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学校持续推进多元评价改革,创新推出教师基本工作量与关键业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一系列有温度的举措,助力大批人才脱颖而出。
建设具有强大人才竞争力的教育强国,高校大有可为,也理应大有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高校方能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们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筑高筑牢人才高地,努力为国家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完善人才选拔培养模式
陈 琳
招生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开端环节。根据统一部署,全国许多高校持续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人才成长有其规律。工作中,我们充分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探索建立长周期培养模式。选拔上,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既重视学习成绩与创新潜力,又开展品德修养方面的考察。教学中,实施“每生一导师”制度,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个学生的学术兴趣与职业规划得到精准匹配。面向实践需要,我们搭建交叉育人平台,以项目制吸引富有科研志趣的学生参与,培养复合型人才。这些举措,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实践看,个性化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拔尖人才贯通培养机制,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为学生搭建全链条成才平台,助学生各展其才。
(作者为南京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
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马万清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必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何谓拔尖创新人才?主要指能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行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重大需求,基础宽厚、专业精深、创新活跃、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一方面,我校深度参与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支持科研人员与企业、研究院所交流合作,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能。另一方面,以陕西先进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集群为依托,打造跨学科合作交流平台,提升学科发展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发展新路径,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人才施展拳脚就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就有了持续不断的智力支撑。
人才培养需要高校竭尽所能,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育人。紧密对接产业链、优化布局专业群、积极拓展就业面,推动产业发展、学科建设、教育教学融合互动,必能培养更多符合行业需求、推动产业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
(作者为西安工程大学党委书记)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18日 05 版)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