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20:03:14 来源: sp20250110
中新网 郑州8月23日电(记者 袁秀月)《史记》中记载:“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诸多文献记载,都将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源头指向河洛地区。
近年来,考古人员在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村揭露出一处距今53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都邑性聚落。这一发现,证实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双槐树遗址也因此被誉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双槐树遗址北依黄河,西濒伊洛河,南望嵩山,恰好位于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的高台地上。受黄河改道影响,双槐树遗址北部被侵蚀,现存面积约117万平方米,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三重大型环壕、围墙封闭式大型中心居址区、院落式夯土基址、四处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三处夯土祭坛等重要遗迹,并出土了丰富的仰韶文化遗物。
双槐树遗址所处位置。袁秀月 摄专家指出,这处都邑性聚落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周围分布着如青台、汪沟、西山及点军台等大批同时期的遗址,其中在西山、大河村等遗址内还发现了防御功能强烈的早期城邑,对双槐树遗址形成了拱卫之势,共同组成了5000多年前河洛地区庞大的“城市群”。
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学术机构多位知名考古学家现场实地考察和研讨论证,认为双槐树遗址性质为5300年前后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因其位于河洛中心区域,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
“双槐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项目负责人刘青彬对记者表示,根据过去的考古发现,北方红山文化、东南良渚文化都已进入古国时代,形成了周边星光灿烂、中原相对暗淡的景象,双槐树遗址的发现,表明中原地区在这一时期也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文明程度。
双槐树遗址考古现场。袁秀月 摄例如,双槐树遗址发现的国宝级文物———一只用野猪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
刘青彬表示,这枚牙雕蚕的发现,从实物上论证了5000多年前双槐树遗址的先民可能已经驯化家蚕,掌握了家蚕饲养的技术。此外,在一些瓮棺内还检测出蚕丝蛋白,这一发现与周边青台遗址、汪沟遗址发现的有关丝绸的实物资料一同为在世界文明中独具特色的中国农桑文明起源,提供了确切的实物证据和时间节点。
双槐树遗址还发现了一组有意埋藏的陶器,可能是模拟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存。“这表明当时人们可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原始天文知识,用以观象授时、观察节气、指导农业生等。”刘青彬说。
专家认为,这一天文遗迹明显具有特殊人文含义,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
牙雕蚕图片展示。袁秀月 摄此外,双槐树遗址的多处院落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基址之上,其中一号院落、二号院落因其具备门塾、一门三道等特殊结构,被认为具有中国最早的宫殿式院落结构特征。
专家认为,“一门三道”门道遗迹与二里头一号宫殿建筑、偃师商城三号宫殿与五号宫殿的门道遗迹基本相同,与更晚的一些高等级宫殿也较为一致,这可能是中国古代礼制性宫殿建筑的源头。
巩义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市正在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黄河流域“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双槐树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展示,谋划建设双槐树遗址考古文化公园,力争将其建设成为黄河历史文化展示的国家级标识遗址。(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