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3”:陕北苹果产业升级的“通关代码”

发布时间:2024-12-10 21:25:51 来源: sp20241210

   中新网 陕西延安10月21日电(石芙蓉 张远)金秋十月,走进陕西延安的山山峁峁,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

图为临镇镇任家塬村的“3233”管理示范园。 石芙蓉 摄

  扎根苹果园三十余年,延安市宝塔区政协委员卜晓愚退休后一直放不下心中的“苹果情结”,致力于果树的栽培与技术创新,探索出的苹果矮化密植栽培“3233”模式,成为延安苹果产业升级的“通关代码”,更成为当地民众的“幸福密码”。

  在延安市宝塔区临镇镇任家塬村的“3233”管理示范园内,卜晓愚正在观察苹果的生长情况。“许多老果园树龄大,地理条件不好,但按照‘3233’栽培模式两年管下来,效益却很高,确实让人深思。”卜晓愚告诉 中新网 记者,他认为“3233”栽培模式十分适合陕北苹果产业发展,能够实现果园“早结果、早丰产、早收益”。

  “我是在2013年驻村时萌发了苹果种植新技术的想法,通过不断创新栽培方法,针对建园成本高、树体长势弱、水肥匹配差等突出问题,在总结原有‘三枝一扶’、坑施肥水、豆菜轮茬等一系列实用技术的基础上,完善提升、创新集成苹果矮化密植栽培“3233”模式。”卜晓愚坦言。

  据介绍,“3233”栽培模式中的“3”是在建园时选择根系旺盛、萌芽力高、干性强的砧木和新优品种;“2”指布坑结合减少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3”指秋施基肥、配方施肥、豆菜轮茬增绿肥,共同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苹果品质;“3”是按照高纺锤树形标准早拉枝、强拉枝、多留枝相结合控冠促花、增强树势、促进早果丰产。

图为临镇镇任家塬村的“3233”管理示范园内丰收的苹果。 石芙蓉 摄

  近年来,政协延安市宝塔区委员会秉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理念,积极发挥委员工作室职能作用,持续推动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设立宝塔区政协南川片农业界委员工作室,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力量。“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及委员工作室的成员,我更要心系于民、时刻为民,为陕北苹果产业的升级发展付诸努力。”卜晓愚说。

  卜晓愚不断带领“苹果师徒”团队的60名队员在临镇镇等多个乡镇果树专业村的果园中指导推广“3233”栽培模式,带动临镇镇任家塬村、麻洞川镇雪水湾村等12个乡镇、街道办,60余户果农的苹果升级换挡,间接带动或影响该市1100余户果农果园改造升级,改造后的果园户均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任家塬村的苹果种植已有30余年的历史,是远近闻名的苹果专业村,目前也在大力推广“3233”栽培模式。据悉,该村种植苹果的农户占全村人口85%以上,2022年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人民币,下同),年收入15万元以上的果农达68户,成为令十里八乡羡慕不已的“好村子”。

  刘佰生是任家塬村的苹果种植户,也是南川片农业界委员工作室的特邀委员,经常在田间帮助果农们解决“疑难杂症”。“我种了20多亩苹果,原来一斤苹果能卖两三块钱,现在能卖到四块多钱,‘3233’栽培模式能达到投资少、回报高的效果,现在1年的收入顶过去的好几年。”刘佰生笑称,自己靠着种苹果在市区买了房、买了车,现在日子是越过越好。

  此外,卜晓愚还主导将团队探索出的高效栽培技术编撰成调研报告进行发表,为延安市宝塔区的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为果农借鉴、学习苹果矮化密植栽培“3233”模式创造有利条件,并组织“3233”苹果栽培技术培训、经验交流、擂台比武等活动,扩大该模式在延安市宝塔区的推行力度。(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