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17:31:08 来源: sp20241115
羊城晚报记者 艾修煜
由爱奇艺出品,陈卓执导,许光汉、张钧甯、惠英红、尹正主演的悬疑犯罪电影《瞒天过海》正在上映。该片通过一起密室谋杀案,引出凶案背后痞子警长郑威(许光汉饰)、富商太太乔文娜(张钧甯饰)、无助母亲虹姐(惠英红饰)、罔顾人命的议员之子明浩(尹正饰)之间的爱恨纠葛。在多重线索的交织反转下,罪案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了《瞒天过海》的导演陈卓,他表示,《瞒天过海》的创作过程对自己来说是一次对类型片边界进行拓展的挑战,自己将“悬疑”与“现实主义内容”做了融合,希望在保持悬疑内核的同时,让观众有切身的情感触动。
导演解读 将人情味融入悬疑片
《瞒天过海》的剧情吸睛:富商太太乔文娜被卷入一宗离奇的密室杀人案中,痞子警长郑威主动登门拜访,并要求灰色交易……随着二人对话深入,失去了丈夫的虹姐走进故事,议员之子明浩与乔文娜的旧情也逐渐浮出水面……真相扑朔迷离。
羊城晚报:以导演的眼光来看,你觉得《瞒天过海》这个故事最有意思的点在哪里?
陈卓:一方面它保留了原版《看不见的客人》中很多悬疑的经典元素,另外,我们在本土化上做了诸多尝试。这种本土化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本地美学和东方意蕴,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人情味的处理上——把亲情、爱情以及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现实融合进去。就目前来看,我觉得还是结合得比较恰当的,在原来的悬疑推理框架下,装进来很多能够让观众更有一些触动的东西。
因为我自己就比较喜欢现实主义题材,以前我自己的片子也都是现实主义的,所以这一次在拍摄《瞒天过海》的过程中,虽然它是一个比较类型化的故事,但是我仍然希望把现实主义的一些元素装进来,我觉得我们也做到了一些这样的变化。
羊城晚报:影片回环式的叙事方式,决定了剧组要在一个场景里面重复地拍不同的故事走向、不同的人物情感,甚至完全不同性格的人物。这对于导演的挑战体现在哪里?
陈卓:挑战在于信息量极大,节奏也很快,导演要用视听语言首先把叙事完成,首要任务是把故事讲清楚,一点逻辑漏洞都不能留下。所以,在拍摄的时候要考虑很多的细节,跟摄影、美术、道具、妆造等各个部门都要做详尽的沟通。尤其是涉及时间概念的部分、有可能穿帮的Bug等等,这些东西都需要一点一点去抠。
再一个,演员的表演空间很大,也要求导演要用视听语言去托举他们的表演,要把演员发挥出来的一些极致或者细腻的东西都通过摄影机抓到。在此基础上,还得给影片建立一个良好的美学调性。
羊城晚报:全片的节奏非常快,喜欢的观众会觉得全程高能,但是全程紧绷的节奏是否也容易让观众看得累?
陈卓:会,所以我有放一些舒缓的节奏进去,尤其到情绪、情感的部分时,会去尝试调整整个片子的叙事节奏,但是,整体确实还是比较快的。
当然,这种节奏也是为了适应现在观众的观影体验。在短视频时代,大家对节奏的需求更高,一旦你有一点点往下塌,观众马上就会去刷手机,心就跳出去了、会出戏。如何以合适的节奏抓住观众,这对创作者的要求很高,挑战也非常大。
演员飙戏 许光汉突破自我
《瞒天过海》的演员阵容强大,许光汉在片中首次尝试反派形象,饰演一个玩世不恭、贪得无厌的痞子警察;张钧甯则饰演“谜一样的女人”乔文娜,她与尹正饰演的明浩陷入重重情感纠葛,另外,“老戏骨”惠英红演技加持,也为影片增色。
羊城晚报:你是一个什么风格的导演,会手把手地教演员去演,还是倾向于让演员自行发挥?
陈卓:因为我不是导演或者表演的科班出身,所以我会在剧本围读的阶段就先跟演员们把人物聊透,达成默契后把空间尽可能多地留给演员。在拍摄重场戏前,我们也会提前走戏讨论。这样做会发现有时候,演员会给我一些意想不到的、比我脑海中构建的画面还要好的表演,我想,这也是让演员按照提前预设好的感觉去演的那种表演方法不太会出现的惊喜。
羊城晚报:《瞒天过海》的演员阵容蛮强大的,故事本身给角色发挥的空间也很大,拍摄中,有没有让你特别印象深刻的“飙戏”场面?
陈卓:挺多的。比如说,虹姐在楼梯上跟乔文娜对峙的那场戏,我觉得惠英红老师很多表演节点都抓得超出我原本的想象,她对台词、情绪节奏的控制都是有曲线有层次的。“碰面-追问-乔文娜想摆脱她-虹姐一步一步追上去-怒火发出来又压下去-央求乔文娜-再爆发”,这整个过程下来,我觉得演员的发挥比剧本上写得更精彩。
张钧甯和尹正也有两场戏非常惊艳,尤其是吵架那场,我相信看过片子的人应该印象都挺深刻的。他们俩的词都是搭在一起的,吵到后来,明浩把杯子摔了,然后乔文娜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一段其实没有完全按剧本来,剧本里是没有这句话的。是现场的碰撞和一些即兴的部分,让两个角色的情绪“顶”到那个位置了。我觉得这句话是明浩和乔文娜两人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对立的表现,就把它放到了电影里。
羊城晚报:许光汉这次突破自己以一个“警痞”的形象出现,想要挖掘出他区别于以往公众形象的这种反差感顺利吗?
陈卓:光汉自己也觉得“郑威”跟他以前的角色形象完全不一样,他也很乐于尝试突破自己。
我们首先从外在来设计这个角色,比如给他搭配一些花花绿绿的衣服,皮肤晒黑,胡子留起来,戴一些零碎的小饰品……外形上,要先往油腻的方向去调整。这样,等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刻,郑威卸下伪装,真正的吕程展现出来,那一刻那个阳光大男孩的形象出现,也创造出了反差感。
还有就是郑威这个角色的台词量很大,那我们在前期把拍摄进度也会放得慢一些,方便演员在表演层面上找到人物状态。比如嘴里嚼槟榔、抽雪茄的小动作,包括郑威的坐姿,他与乔文娜握手的姿态和撩乔文娜的头发等等,这些细节,都是在现场一点一点地找感觉、摸索出来的。细节多了,人物的可信度也会高一些。
观点分享 电影创作的魅力在于可能性
作为建筑学专业出身的导演,陈卓认为建筑师和导演有非常像的一面——“把各种材料砌在一起,还要组织一个团队来实现你的想法。你要学会把所有的元素放在一个整体关系、整体结构里进行思考。”而不同点则在于,建筑的施工是板上钉钉,而电影的拍摄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正是电影最吸引陈卓的地方。
羊城晚报:从《彷徨之刃》开始,你导演的一连三部作品都是悬疑题材。你觉得,拍悬疑类的类型片,最大的满足点和受限处分别在哪里?
陈卓:满足点在于,我觉得“悬疑犯罪”还是属于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范畴,归根结底,它讲的是人性。在这个基础上,又有很强烈的戏剧性和形式感,因此自带吸引力。至于创作者面临的局限性和挑战,就在于你在遵守类型片创作规则的同时,怎样做才能打破常规的叙事手法,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
羊城晚报:具体到《瞒天过海》这部作品,你们在试图打破套路化叙事上,做了哪些尝试?
陈卓:我们在本土化、社会性和情感这三方面上作了勾勒,也跟人们当下的生活和感受做了关联。比如说,我看到观众的一些反馈,大家会讨论尹正的“疯批性格”“情感中的PUA”等,包括编剧在剧作过程中还参考了一些现实案例,例如“操场埋尸案”,这些都是当下老百姓日常会关心的话题。我认为,这些悬疑之外的东西并不是闲笔,它们会反过来助推悬疑的部分,彼此形成互相作用。
羊城晚报:说到观众的口味,当下的观众在影像和故事的包围当中长大,任何创作者要想做出一部受到认可的悬疑片挑战都非常大,你会担心票房口碑吗?
陈卓:你说的特别对,不过我觉得《瞒天过海》整个看下来应该还是有爽感的,哪怕有些观众看过原版《看不见的客人》,猜到了结局和反转,也会被片中的过程和一些细节牵着往前走。
另外,我觉得我们的剧本逻辑做得还是比较严密的,不能说一点瑕疵都没有,但整体上应该没有大的漏洞。也希望能达到观众对于悬疑类型片的基本诉求。
羊城晚报:观众对于悬疑片的“挑剔”还在于,很多人会认为“悬疑片是一次性的”,一旦被剧透或者知道结局了,就觉得作品没有观看价值了。你怎么看这种观念?
陈卓:我觉得,好的悬疑片能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叙事体验,这种体验不仅是靠谜底,更是靠视听语言、影像美学、人性情感、主题思想等复合元素带来的。为什么有一些经典电影我们会反复去刷?原因也在这里。
我个人觉得,观影的过程更重要。正义肯定会战胜邪恶,但是战胜邪恶经过了哪些过程?这才是最精彩的。所以,我也希望观众能享受这个过程。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