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12:22:34 来源: sp20250104
作者:裴长洪(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这是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观点,为做好新时代的金融工作,坚定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根本遵循。金融系统必须从理论上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认识和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的精神实质,确保金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形成有力金融支撑。
1 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它与国家的根本制度以及基本经济制度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具体体现在国家经济主权和重要经济职能方面,其首要标志是发行和管理货币,这是国家经济主权的集中体现。通过发行和管理货币体现出国家经济属性和经济主权,是金融的第一个国家经济职能,即创造信用。国家直接发行货币的最重要基础不是贵金属,而是政权信用,即国家信用。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金融实践,1948年12月人民币诞生时,新华社就宣告:“解放区的货币,从它产生的第一天开始,即与金银脱离关系。”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宣布:“金融事业应受国家严格管理。货币发行权属于国家。禁止外币在国内流通。”同时,人民政府依据马克思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对人民币进行管理,即纸币的流通量由流通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决定。由此,人民币依靠政权信用和依据客观经济规律站稳了脚跟。
位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华社发
随着世界市场的拓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际化,国家信用成为跨国界的,西方国家主权货币依次成为世界贸易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西方主权债券成为资本市场的国际交易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了美元霸权,同时也促成美国国家信用的泛国际化。随着世界经济多极化的演变,欧元、日元也逐渐扮演了国家信用国际化的角色,金融成为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因此,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应当更突出地体现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服务上。应当充分发挥金融作为国家调节和引导社会经济活动手段的职能作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必须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为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同时,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实体经济的有效融资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国家的另一经济职能,既是国家的责任,也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仅依靠税收和财政是不够的,还需通过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募集资金。金融还是国家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的辅助手段,必须合理把握利率水平,促进共同富裕。利率直接影响消费、投资、国际收支等,利率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必须坚持以我为主实施好利率调控,按照经济规律、宏观调控和跨周期设计的需要来引导和把握宏观利率水平,保持利率水平与实现潜在经济增速的要求相匹配。
2 坚守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所有社会经济活动都建立在人民劳动创造的基础上,生产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源泉,商业和金融活动的基础都是人类劳动。在社会化生产中,借贷资本、生息资本以及国民储蓄都是生产劳动过程创造的新增价值,这是金融的本源。金融机构和现代银行不过是这种来源的蓄水池,离开了生产劳动的价值创造,蓄水池就会干涸。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但离开生产劳动的本源,血库就会枯竭,供血就难以为继。金融脱离生产过程并不能创造价值。借贷资本并不创造价值,货币资本倘若不经过生产过程的使用,并不能自行增殖自己的价值。
金融的劳动本源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的人民性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同样决定了金融运行的基本轨迹。对于社会化大生产而言,金融运行永远是从属性的,它来源于以生产过程为基础的实体经济,从属于实体经济,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中发展壮大自己。实践证明,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我们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体现其人民性的重要表现,纯粹的虚拟经济活动只能使少数人获利,只有发展实体经济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就业并享受发展成果。实体经济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在我国分行业每增加100万元增加值所增加的就业人数中,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均低于其他行业,特别是远低于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进一步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更好体现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应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应积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盘活存量贷款、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显著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还指出,要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金融工作应传承弘扬这些理念,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让人民群众更好分享发展成果。
3 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
在201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确保国家金融安全”。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既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传统,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动实践,有着长期的历史依据。建党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扮演着金融事业发展的领导者、决策者和思想理论指引者的角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极大深化了我们党对金融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当前,继续破解金融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体制机制难题,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完善党管金融的体制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
西方经济学中的凯恩斯学派虽然也承认市场失灵,主张政府干预,但在理论上,自由市场主义和凯恩斯学派的哲学观点都是二元论的,都把政府与市场看作平行对立的关系。在实践中,多党政治体制下的政府干预从来都被打折扣,或根本难以推行,政府与市场始终是两张皮。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破解了这个经济学的世界性难题,从辩证统一的视角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些认识显著不同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二元对立思维,其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就在于,依据科学社会主义和党的建设理论,把党统领各方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制度优势、组织动员优势、人才优势引入经济领域,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而能够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统一起来。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16日 06版)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