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09:11:48 来源: sp20241227
结识白音爱里村,源于一套书:《喀左·东蒙民间故事》。此书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喀左东蒙民间故事本身又是国家级非遗。这让我对故事的主要传承地之一——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白音爱里村无比好奇,决心去一探究竟。
驾车来到村里,一下车就被浓浓的民间故事气息围裹了起来。行走在村庄道路上,墙上画有各种图案,摔跤、射箭、骑马、花草、树木、动物……构图虽简单,却栩栩如生,色泽艳丽,像是在举办一场露天美术展。
我在一组写着“乌龟报恩”的画面前驻足。正端详,一中年男子走过来与我搭话。男子姓白。老白说,这组图是根据村里宝颜巴图老人讲的故事画的,大意是:纪家阿爸救助了一只受伤的乌龟,夜里阿爸梦见乌龟化作人来找他,让他买下河滩地,阿爸照做了。后来河滩地积了厚厚淤泥成为良田,从此纪家过上好日子。这是个报恩的故事,也有爱护动物的意思在里面。
老白不无自豪地说:“村子里墙上的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故事、一个典故,都有教育意义。”把故事画在墙上,既传承了民间故事,又让传统美德渗透到村里人的骨子里,可谓一举多得。看得出,村子在保护和传承民间故事上动了一番心思。我在心里为白音爱里村竖起大拇指。
此行我最想见的“故事家”,便是老白提到的宝颜巴图。《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为他讲的故事单独列了一卷。一个人能讲这么多故事,着实令人敬佩。非常幸运,宝颜巴图老人正好在家。见我们进来,热情地沏茶倒水。“您肚子里咋有这么多的故事?”我开门见山。老人笑着说:“小时候我就喜欢听故事,家族里一位奶奶和楚赫阿爹都会讲故事,我一有空就黏着他们。听完故事,怕忘了,我就给小朋友们讲,一遍、两遍……讲的次数多了,就记在了心里。”临别时,老人为我唱了《祝酒歌》,我从歌声里听出了饱满的情感和岁月的积淀。
从宝颜巴图家出来,公路对面的小卖店门口坐着爷孙俩,老的七十来岁,小的六七岁。我凑过去打招呼,说:“小朋友,你会讲故事吗?”男孩看了看我,说:“我给你讲兔子和狐狸的故事吧!”“好!好!”我连连拍手,找地方坐下听男孩讲起来。
“兔子和狐狸是好朋友,有一天见一个人挎着筐走过来……”一开始,男孩低着头,有点拘谨,讲着讲着声音大了,手里还不时比划,很是绘声绘色。我问他能讲多少个故事?他说能讲二十多个,还有小伙伴能讲三十多个呢。我心里啧啧称奇:刚刚是七八十岁的老人,现在又是六七岁的孩子,这个村里果真是人人都能讲故事。可以说,讲故事,听故事,已融入村里人的生活。即便是这种大人孩子间口耳相传的讲述,在不断传承积淀后,也具有了非同一般的价值。
夜深了,喧嚣一天的白音爱里村静了下来。农家小院的一盏盏灯光相继熄灭,墙壁上的画中人与村里人一起进入了梦乡……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4日 20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