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1 04:46:39 来源: sp20241231
机械工业是工业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今年上半年,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呈现较好发展态势。7月份以来,行业运行出现波动,机械工业企业主动作为,以质量提升对冲增长压力。
前8月,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3万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利润总额1.07万亿元,同比增长9%,收入与利润增速均高于同期全国工业。
机械工业企业如何应变克难?下一步将如何稳增长、提质量、促升级?记者进行了采访。
抓住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机遇,不断汇聚发展新动能
全球首台商用无人驾驶自主作业电动装载机,可接收2000公里外的操控指令,自动进行物料转运作业;全球最大吨位混动全地面起重机,每年可节约运营成本8万元至10万元;微混泵车、拖电泵车既有力又灵活,机械臂可在高空中比出“巨型爱心”……
日前,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在北京落下帷幕,工程机械行业集中展示了近两年研发的2万多项新产品、新技术。“从展会可以看到,电动化、智能化正成为工程机械产品的重要发展趋势。”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说。
以装载机为例,前9月,工程机械行业共销售各类装载机7.81万台,同比下降15%,但电动装载机销量逆势增长128.5%。
今年以来,受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机械工业企业在手订单以短单居多。不少企业抓住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机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汇聚发展新动能。
一方面,绿色能源装备快速发展。
水电机组产量同比增长51.7%,风电机组产量同比增长20.8%……上半年,能源装备制造行业营收同比增长13.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1%。
机械工业发电设备中心有关负责人分析,这主要得益于实现双碳目标带来的转型发展机遇,“上半年,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319亿元,同比增长53.8%,其中清洁能源投资占比达88.2%。需求拉动下,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技术创新进入活跃期。”
另一方面,智能化产品较大规模应用。
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超过全球总量的50%,连续9年位居世界首位。随着企业智能化转型持续深入,制造业设备更新需求持续释放。据统计,今年前8月,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8.15万套,同比增长2.3%。
“面对各类压力,机械工业企业抢抓机遇、开拓市场,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说,虽然7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放缓,但8月份指标下行压力有所缓解。
产品产销形势逐步恢复。8月份,机械工业重点监测的120种主要产品中,86种产品产量实现环比增长,占比达71.7%。
经济效益指标总体平稳。前8个月,机械工业14个分行业中,9个分行业营业收入增长,数量与1至7月持平;10个分行业利润总额增长,数量与1至7月持平。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1至8月,机械工业主要涉及的行业大类中,汽车、电气机械、仪器仪表行业投资增速分别为19.1%、38.6%和24.5%,均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电气机械行业在电池制造、输变电及控制设备等领域的带动下,2022年2月份以来投资增速始终高于33%。
提升创新能力,以过硬的产品和技术赢得市场认可
面对挑战,机械工业企业抢抓机遇、开辟新赛道,同时苦练内功、提升创新能力,以过硬的产品和技术赢得市场认可。
——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强链补链。
水电机组“中国心”研发实现新突破。8月31日,由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牵头研制的世界首台单机容量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转轮中心体锻件全面通过验收。
“转轮是水电机组最核心的部件,被视为水电机组的‘心脏’,也是机组中研发难度最大的核心部件。”东方电机总工程师梁权伟介绍,冲击式水电机组一般用于山区和高原地区的高水头水电站,水位落差可达700多米,水流速度约为120米每秒,每一次水流冲击产生的能量相当于一辆1.5吨的小车以450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击所产生的能量。
从150兆瓦级大型冲击式水轮机转轮成功投用,到首套自主可控抽水蓄能电站励磁系统成功通过鉴定、实现“芯片级”自主可控,再到国产8.61米盾构机主轴承在长沙下线、盾构机主轴承国产化取得积极进展,机械工业产业基础能力正稳步提升。
——推出全球领先产品,提升竞争能力。
先看工程机械。
9月1日上午,在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公铁长江大桥南主塔施工现场,一节重313吨的钢塔被精准吊装到高220.5米的混凝土塔柱上,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机正式投入使用。这是由中联重科研发的R20000—720塔式起重机,最大起重量达720吨,最大起升高度400米,相当于一次将500辆小轿车起吊至130层楼的高度。
中交二航局副总工程师杨秀礼介绍,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以及新能源行业重型吊装需求的释放,超大吨位塔机增势看好,“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超前谋划,抢占了超级塔机技术与市场的先机”。
再看海上风机。
全球最大功率20兆瓦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单位兆瓦重量最轻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研制……今年以来,一批技术先进的海上风电机组陆续下线投用。
“中国的海上风电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机型不断更新迭代、性能持续提升,真正做到了全球领先。”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运营负责人王金树说。目前,我国生产的发电机、轮毂、塔架等铸锻件以及叶片、齿轮箱、轴承等关键零部件产量已占全球市场的70%以上。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背后,是持续完善的创新体系。截至6月末,机械工业挂牌运行和批准建设的创新平台达到260家,其中工程研究中心130家,重点实验室121家,创新中心9家,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及高校为支撑,辐射面较广、研究实力较为雄厚、功能比较完备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
练内功、促升级、拓市场,推进出口提质增效
8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出台《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以下简称《方案》),从供需两侧提出4方面16条重点任务,推动机械行业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受访企业表示,下一步,推动机械工业运行保持良好态势,要落实好《方案》要求,着力练内功、促升级、拓市场。
——发力智能制造,努力降本增效。
就不少机械工业产品来看,生产模式属于典型的离散制造,多品种、小批量、工艺复杂。以桩工机械为例,钻杆多达170多种,动力头也有20多种,最重可达16吨。
为了更好降成本、增效率,机械工业企业正持续发力智能制造。走进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智能大脑”工厂控制中心将订单实时分解到每条柔性生产线、每个工作岛;AGV(自动引导车)往来穿梭,即使27米超长超重物料也能实现自动上下料;工厂“双手”机器人飞速运转,完成各项工序。“相比改造前,工厂总体生产设备作业率从66.3%提升到86.7%,平均故障时间下降58.5%。”北京桩机工艺所所长尹言虎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左世全建议,机械工业龙头企业在自身实现智能化的前提下,应着力推动上下游企业供应链协同,帮助产业链上的中小制造企业形成轻量级、低成本、标准化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共同打造一批高水平智慧供应链。
——研发高端装备,提升技术水平。
机械行业是为国民经济、民生事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行业。其中,机床作为工业母机,被称作“制器之器”。左世全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持续攻关,我国部分机床产品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仍有一些高端主机及数控系统等核心功能部件依赖进口。
“建议各部门各地区充分发挥产品攻关、技术改造、财税金融等各类政策作用,接续实施好相关科技重大专项,完善创新体系布局建设,部署一批中试验证平台,帮助机械工业企业更好聚焦核心领域高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在单点突破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化点成珠、串珠成链、成组连线,加快形成现实生产力。”左世全说。
——积极“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
最近,中国中铁装备集团出海盾构机迎来集中交付:出口新加坡的两台7米级盾构机、出口意大利的一台直径9米盾构机、出口韩国的一台小直径3米盾构机陆续验收下线。“今年前9月,我们已完成10台盾构机的出口。”中铁装备总经理张志国介绍,年底前出口意大利、土耳其等地的盾构机还将陆续下线,海外市场正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工信部装备工业二司一级巡视员袁鑫涛表示,机械行业是稳出口的主战场,接下来,将从加大信贷等政策支持,搭建高水平供需对接平台等措施入手,推进机械工业出口提质增效。
《人民日报》(2023年10月25日第18版) 【编辑:刘星辰】